楊偉東: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道理學理哲理
楊偉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創造性地提出了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一系列具有原創性、標志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蘊含著豐富而深邃的道理學理哲理。
基本道理
習近平法治思想內涵豐富、論述深刻、邏輯嚴密、系統完備,其核心要義集中體現為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1月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十一個堅持”: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堅持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堅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么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是一個富有開創性、實踐性、真理性、前瞻性的科學思想體系。
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闡明了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的政治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件大事能不能辦好,最關鍵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確、政治保證是不是堅強有力”,并旗幟鮮明地指出要“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第一個堅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第三個堅持),深刻回答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是什么、走什么路的問題,從而明確了全面依法治國必須遵循的政治準繩。習近平法治思想清晰地回答了全面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應具有何種地位、全面依法治國的時代使命,強調必須“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第五個堅持)。習近平法治思想明確了全面依法治國為了誰、依靠誰,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第二個堅持),深刻揭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立場。
在此基礎上,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推進思路和實現途徑。習近平法治思想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新時代法治建設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第七個堅持),“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第九個堅持),要求法治建設必須立足全局和長遠來統籌謀劃,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工作布局。習近平法治思想明確指出全面依法治國要抓好3項內容,其中“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第四個堅持)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首要任務,“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第六個堅持)是全面依法治國的總抓手,“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第八個堅持)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這3項內容明確了新時代法治建設的戰略重點,凸顯了法治建設工作的著力點和突破點。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出必須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重要保障,要求“堅持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第十個堅持)、“堅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第十一個堅持),明確了領導干部和人才隊伍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中的重要性。
堅實學理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我們黨領導法治建設豐富實踐和寶貴經驗的科學總結,是我們黨在法治建設長期探索中形成的智慧結晶,具有堅實的學理基礎,拓寬并深化了法學研究的視野,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實踐實現新飛躍,標志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和人類法治文明發展的規律性認識達到新的歷史高度。
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把握法治的定位作用。法治在治國理政中居于何種地位,是法治發展和建設的基礎性問題,也是法學理論中的基本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法治和人治問題是人類政治文明史上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各國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法治規律的認識,突出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明確提出“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要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習近平法治思想從3個方面定位法治:一是強調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二是強調把全面依法治國擺在戰略性位置,三是強調法治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的保障作用。習近平法治思想對法治定位的重要論述,大大拓寬了法學研究的理論視野。要結合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分析和研究法治的作用,圍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展有針對性、前瞻性的研究,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的學理支撐。
從法治建設的價值追求把握法治的內在精神。法治不僅要求有完備的規范體系、高效的實施與監督機制、普遍的遵守效果,更要求公平正義得到有效維護和切實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公平正義是我們黨追求的一個非常崇高的價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決定了我們必須追求公平正義,保護人民權益、伸張正義。全面依法治國,必須緊緊圍繞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來進行。”切實提高立法質量,立良善之法,樹立法律權威,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習近平總書記高度強調執法司法在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中的作用,提出了“100-1=0”的法治公式,指出“一個錯案的負面影響足以摧毀九十九個公正裁判積累起來的良好形象。執法司法中萬分之一的失誤,對當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傷害”。必須牢牢把握社會公平正義這一法治價值追求,加強法學學科體系建設,系統研究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法治領域中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更好地融入全面依法治國新實踐。要適應法治建設新要求,針對法治建設中出現的新領域,加快發展科技法學、數字法學、社會治理法學等新興學科,促進法學與自然科學交叉融合,不斷優化法學學科體系。
從法治建設的全面性與重點性把握法治的推進思路。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清晰地規劃了全面依法治國的總藍圖、路線圖、施工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統籌兼顧、把握重點、整體謀劃,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法治建設必須堅持全方位推進與重點性突破的有機統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法治建設的復雜性增加、難度加大,法治建設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凸顯。全方位推進是強調法治建設的整體性和協同性,要求各種力量、各要素和各環節共同發揮作用,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重點性突破則是強調在全方位推進的基礎上,要通過重點領域、重點方面和重點環節的突破帶動和促進法治建設的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法治政府建設是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對法治國家、法治社會建設具有示范帶動作用,要率先突破”,“各級領導干部在推進依法治國方面肩負著重要責任,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法學理論研究要緊緊圍繞新時代實踐,扎根中國文化、立足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提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具有主體性、原創性、標識性的概念、觀點、理論,構建中國自主的法學知識體系,建強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陣地,為法治中國建設提供科學理論支撐。
深刻哲理
習近平法治思想,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并將其創造性地運用到全面依法治國的偉大實踐,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其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牢牢把握習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民性。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我們黨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法治中國建設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明確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立場,“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體地位,也保證了人民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主體地位”,體現了真摯的為民情懷。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把保障人民根本權益作為法治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進入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系統研究謀劃和解決法治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必須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要充分調動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激發蘊藏在人民之中的創造偉力,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堅持辯證思維,正確認識和處理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關系。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認識好、處理好全面依法治國中的一系列重大關系。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深入闡述了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等關系問題。政治和法治從來都是須臾不可分離的。每一種法治形態背后都有一套政治理論,每一種法治模式當中都有一種政治邏輯,每一條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種政治立場。黨和法的關系是政治和法治關系的集中反映,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改革和法治總是相輔相成、相伴而生,要堅持改革與法治同步推進。正確處理好改革與法治的辯證統一關系,始終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著力實現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依法治國的深度融合。法治和德治不可分離、不可偏廢。要把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他律和自律緊密結合起來,使法治和德治在國家治理中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共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必須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推動依規治黨不斷向縱深發展,并以此引領和帶動全面依法治國不斷向縱深推進。習近平法治思想對這些重大關系的辯證分析,廓清了相關思想困惑,明確了必須正確把握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科學方法論。
堅持自信自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如果路走錯了,南轅北轍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舉措也都沒有意義了”,“走什么樣的法治道路、建設什么樣的法治體系,是由一個國家的基本國情決定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從我國實際出發,堅持自信自立,堅持中國的問題必須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由中國人自己來解答,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一個重大課題,有許多東西需要深入探索,但基本的東西必須長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新時代新征程,在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個根本問題上,必須樹立自信、保持定力,挖掘和傳承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學習借鑒世界上優秀的法治文明成果,突出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以中國智慧、中國實踐為世界法治文明建設作出貢獻。
。ㄗ髡呦抵袊ù髮W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